黄土塬区玉米||大豆间作对根系形态的影响
2021-12-15分类号:S513;S565.1
【部门】宝鸡文理学院地理与环境学院/陕西省灾害监测与机理模拟重点实验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
【摘要】研究旱地雨养农业区间作系统对土壤水分和根系形态构建的影响对进一步理解间作系统高效高产具有重要意义。选用不同玉米(Zea mays)(郑单958 M1和豫玉22 M2)和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中黄24 S1和中黄13 S2)以2行大豆2行玉米种植比例进行间作(M1S1,M1S2,M2S1和M2S2),研究间作对作物产量、作物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探讨根系形态和土壤含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M1S1间作的产量高于其他间作。M1S1间作玉米的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和根重密度分别较M2S1间作提高了40.6%、62.4%和71.9%;M1S1间作大豆的根表面积密度和根体积密度分别较M1S2提高了39.7%和29.4%。M1S1间作玉米和大豆的土壤含水量促进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增加量分别是M1S2、M2S1、M2S2间作的1.5~2.9、3.1~3.3、3.3~4.9和1.1~1.4、1.5~2.4、1.3~2.0倍。因此,M1S1间作,可以有效提高根系形态的生长速率,有利于旱区作物的生长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间作 土壤含水量 产量 根长密度 根表面积密度 根体积密度 根重密度
【基金】陕西省高校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项目(202007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1901025);; 陕西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项目(2019JQ-895);; 双百工程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项目(209030025)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