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影子银行、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时变性
2022-03-25分类号:F832.3;F124;F822.0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
【摘要】动态判断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利于规范影子银行发展,有效防控金融性风险。本文通过构建TVP-VAR-SV模型,从货币政策的三类中介目标(广义货币量、信贷规模和利率)实时捕捉影子银行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最终目标”两步传导中的时变特征,对比了不同货币传导渠道下影子银行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研究表明:(1)影子银行与三个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有很强的同期相关性,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波动影响滞后大约2期左右;(2)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降低了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和可控性,从而严重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3)影子银行的发展对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具有时变影响,这种双传导效应一方面抑制了信贷规模的扩张,有助于推动利率市场化;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经济增长,增加通胀的预期。
【关键词】货币政策 影子银行 时变参数模型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疫情冲击的多维经济效应及后疫情时代货币政策调控的模拟与仿真”(22NDJC094YB);; 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优势特色学科(浙江工商大学统计学)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调研世界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