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县域化肥施用碳足迹及其减排潜力
2022-03-23分类号:S143
【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生态修复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和碳减排潜力,为广西乃至全国制定差别化农业低碳政策和可行路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借鉴化肥碳足迹计算模型测算2005—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武鸣区、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宾阳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和碳负荷,利用碳减排潜力模型分析科学施肥条件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结果】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05—2019年间呈单峰变化,在2017年达峰值(74.54×10~(4 )t CO_(2)eq),但2019年降至61.70×10~(4 )t CO_(2)eq,下降17.23%,氮肥使用是化肥碳足迹增加的最主要原因;在6个县(区、市)中,武鸣区的化肥碳足迹最高,但土壤碳固存最大的区域也是武鸣区。2019年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普遍较低,平均为10.28×10~(4 )t CO_(2)eq,但武鸣区、隆安县和宾阳县的化肥碳足迹较高,分别为31.48×10~(4)、9.26×10~(4)和9.82×10~(4 )t CO_(2)eq。在土壤碳固存方面,武鸣区、横州市和宾阳县的土壤碳固存较大,分别为-8.43×10~(4)、-8.01×10~(4 )和-7.08×10~(4) t CO_(2)eq;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平均化肥碳足迹强度(1.72 t CO_(2)eq/hm~(2))高于我国碳足迹负荷上限(1.22 t CO_(2)eq/hm~(2)),其中,武鸣区和隆安县的化肥碳足迹强度较高,分别为3.64和2.83 t CO_(2)eq/hm~(2),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的化肥碳足迹强度(分别为0.64、1.09和0.73 t CO_(2)eq/hm~(2))处于中低水平。广西南宁市县域尺度的化肥施用碳足迹和碳足迹强度在空间上分布趋于一致,化肥碳足迹增加是由于碳足迹强度增加所致;从总体上看,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减排潜力总计25.95×10~(4 )t CO_(2)eq,其中,最高的是武鸣区,化肥减排潜力为20.21×10~(4 )t CO_(2)eq,其次为隆安县和宾阳县,化肥碳减排潜力分别为4.49×10~(4)和1.25×10~(4 )t CO_(2)eq,而马山县、上林县和横州市粮食种植的实际施肥水平基本达到农业农村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给出的建议,无化肥碳减排潜力。【结论】广西南宁市县域的化肥碳足迹在2017年达到峰值,化肥施用碳足迹强度的增加是碳足迹增加的重要诱因;总体上广西南宁市县域的碳减排潜力较大。
【关键词】县域 化肥碳足迹 碳减排潜力 广西南宁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赤红壤区耕地质量演变机理与提升机制”(U1901601)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