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
2021-12-28分类号:S514
【部门】贵州省旱粮研究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楚雄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黔东南州扶贫开发办公室
【摘要】为了明确贵州新老两代糯高粱品种(系)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差异,以红缨子、黔高8号,红壳糯、黑壳糯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氮肥处理(LN和HN),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其产量、氮素积累以及氮肥利用特性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0s品种较1990s品系的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了25.4%,25.1%,33.3%。氮素收获指数在LN处理下,品种间差异显著,HN下不显著;与LN处理相比,1990s品系的花后氮占比在HN处理下明显降低,幅度为20.9%,说明2010s品种在花后的氮素同化能力上要更强,在低氮、高氮水平下都具备更强的籽粒氮素累积能力。2010s品种较1990s品系的氮肥偏生产力、氮素表观回收率、氮肥利用率以及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13.9 kg/kg、0.7 kg/kg、20.3%和4.1 kg/kg,产量、干物质和氮素积累总量与氮肥利用率显著正相关,表明贵州糯高粱单产的增加可能是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导致的氮积累增加所致,为糯高粱的正常生理代谢提供了充足的氮供应。
【关键词】高粱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黔科合支撑[2020]1Y053号;[2020]1Y122号);; 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体系(CARS-06-14.5-B26)
【所属期刊栏目】华北农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