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两种对虾参考基因组的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区域初步探查
2021-12-22分类号:S917.4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中国明对虾是我国最重要的养殖虾类之一。性成熟后的中国明对虾在生长和体色上表现出性别二态性。为了探查基因组上潜在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对中国明对虾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分别使用中国明对虾基因组和其近缘物种凡纳滨对虾的基因组作为参考基因组,计算了雌雄中国明对虾之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_(st),以筛查基因组上的性别分化相关区域。当使用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大约89%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中国明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84%。基因组上F_(st)出现较多杂乱的峰,其中LG5的F_(ST)值整体呈升高的趋势,另外LG13,LG17及LG35均有F_(ST)指数相对较高的区域。而当使用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组时,有大约60%的中国明对虾测序读段全部或部分比对到凡纳滨对虾参考基因,覆盖度大约为52%。Scaffold 2550和Scaffold 3683上分别有2个最显著的峰。将雌雄中国明对虾转录组测序数据与凡纳滨对虾的参考基因组比对后,获得了中国明对虾的粗略表达谱,挖掘出了丰富的差异表达基因。分析了前述2个Scaffold上的基因表达情况。在Scaffold 2550上,有2个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有3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caffold 3683上,有4个性腺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全部都是雄性高表达,且都位于F_(ST)峰值区域,其中两个基因编码外周型苯二氮卓受体相关蛋白1(peripheral-type benzodiazepine receptor-associated protein 1),参与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推测这两个雄性高表达基因参与了雄虾的性别特异性生理机制,与雄性生殖功能相关,在性别分化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本研究初步筛选到了与中国明对虾性别分化相关的区域和基因,为中国明对虾性别二态性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中国明对虾 性别分化 基因组 重测序 转录组
【基金】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CARS-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2367)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