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生产视角下大运河文化遗产重生的过程与机制——以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为例
2022-03-26分类号:F592.7;G246;G127
【部门】扬州大学中国大运河研究院 扬州大学旅游烹饪学院
【摘要】遗产重生是强化遗产价值认知、促进遗产保护与传承、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课题,空间生产理论在审视社会空间形态与文化生产演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分析遗产重生的过程与机制提供了解读视角。大运河作为一类巨型的线性文化遗产,难以全景分析遗产格局状态和演化机制,针对其中节点开展空间生产演化研究,是揭示遗产重生过程与机制的基础性工作。以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指数模型和GIS技术,从空间形态层面刻画遗产重生的物理形变过程与特点,进一步通过查阅志书和访谈分析探究遗产文化生产变迁历程,从空间生产视角揭示遗产重生机制。结果表明:(1)遗产重生过程分为农居空间、工业空间以及生态文化空间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功能区布局和空间形态规律不一。(2)遗产空间形态的变化,反映了遗产地不同阶段文化脉络及空间生产方式与内容的差异化特征,空间嬗变具有不同属性的特征。(3)遗产空间在工业化阶段出现断层,而在生态文明建设指引下,空间生产的三元主体共同作用,推动了运河遗产重生。
【关键词】空间生产 遗产重生 形态演变 机制 三湾生态文化公园 文化遗产 土地利用变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46);;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项目(2018-2021)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