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平等”的中国实践路径——以陕甘宁边区乡村妇女教育为中心的考察
2022-02-25分类号:G776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是在抗战救国状态下的政治动员和思想教育运动。中共实行男女平等的核心在于消弭传统乡村社会中的性别差异,使广大乡村妇女获得与男性一样的受教育权、发展权,实现男女两性作为社会共同劳动者、生产者的身份构建与社会性别转换。边区实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在保护乡村妇女切身利益、满足妇女具体需要的基础上,通过识字扫盲、废除缠足、普及科学卫生知识、实行婚姻自由等,促进了边区妇女的自由与解放,也使“男女平等”的价值追求逐步内化为边区民众的思想意识与自觉行为,从而为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制定和落实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男女平等” 陕甘宁边区 乡村妇女 社会教育
【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中国共产党百年妇女教育的实践进路与中国经验研究”(课题批准号:BKA210225)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