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新银合欢人工林土壤颗粒态有机碳氮特征
2022-02-09分类号:S714.2
【部门】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云南省高原山地生态与退化环境修复重点实验室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高原林业研究所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的土壤颗粒态碳氮含量变化特征,为研究土壤碳氮动态对人工林恢复的响应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金沙江元谋干热河谷天然灌草丛(对照样地,CK)和不同林龄阶段的新银合欢林地(新银合欢幼龄林(SL)、中龄林(ML)和成龄林(LL))为研究对象,研究天然灌草丛和不同阶段新银合欢林地土壤颗粒态碳氮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与天然灌草丛相比,新银合欢林分显著影响土壤有机碳(SOC)、总氮(TN)、颗粒态有机碳(POC)、颗粒态有机氮(PON)、POC/SOC、POC/PON和颗粒态质量比例;SOC和TN含量在成龄林阶段最高,而POC、PON、POC/SOC、POC/PON均在中龄林阶段最高。[结论]新银合欢入侵干热河谷灌草丛会显著改变土壤碳氮动态及其稳定性,成龄林阶段的土壤养分含量最高,而中龄林阶段土壤稳定性最低。该研究为综合评价新银合欢人工林在提升干热河谷土壤生态功能方面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
【关键词】干热河谷 植被恢复 活性碳 有机质稳定性 碳氮比
【基金】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20SY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101594);;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1910673010)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