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5头死亡长江江豚POPs含量分析
2022-02-23分类号:S937;X522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无锡渔业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为了掌握长江下游长江江豚(Neophoc aenaasiaeorient alisasiaeorientalis)体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的累积情况,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5头野外死亡长江江豚的心、肾、肺、肝、肌肉、皮肤、脂肪、胃和肠等9种器官组织中的六氯环己烷 (HCH)、滴滴涕(DDT)和多氯联苯(PCBs)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HCH、DDT和PCBs在各样本组织中总体变化范围分别是ND~0.31μg/g、ND~19.57μg/g和ND~1.23 μg/g。HCH在脂肪中含量最高,肾中含量最低,DDT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肠中含量最低,PCBs在皮肤中含量最高,肺中含量最低;三者在雄性样本体内的平均含量均大于雌性,在不同年龄组样本中无相关关系,DDT和PCBs在长江下游组样本含量大于鄱阳湖组,而HCH则相反。研究表明,长江江豚各组织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累积特征与其生理特征及生活环境差异与一定相关性,因此本研究结果可为了解长江下游长江江豚体内POPs的累积情况,及今后开展长江江豚死因分析、个体溯源及栖息地评价提供研究素材。
【关键词】长江下游 长江江豚 POPs 含量比较
【基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2019JBFZ05);; 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江豚调查和保护”(17200320);; 农业财政专项“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CJDC-2017-22)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