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盐酸盐对腐败希瓦氏菌的作用机制初探

2021-12-17分类号:TS254.4

【作者】蓝蔚青  陈雪宁  冯豪杰  谢晶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摘要】从细胞层面初步研究了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 ε-PLH)对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的作用机制。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微生物生长曲线来判定ε-PLH对腐败希瓦氏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电导率、碘化丙啶(PI)摄入量、碱性磷酸酶(AKPase)、乳酸脱氢酶(LDHase)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分析,结合扫描电镜(SEM)来判定菌体细胞结构的通透性和完整性,以此来综合评价ε-PLH对腐败希瓦氏菌的作用效果。结果得出,ε-PLH对腐败希瓦氏菌的MIC与MBC分别为1.0 mg/mL与2.0 mg/mL。菌体经ε-PLH处理后,其正常生长受到抑制,胞外AKPase与LDHase活性明显提高,细胞膜中的ATPase活性下降,PI摄入量和电导率值与ε-PLH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由SEM得出,腐败希瓦氏菌经ε-PLH处理后,菌体出现凹陷、孔洞等现象,外观已发生改变。得出腐败希瓦氏菌经ε-PLH处理后,菌体细胞结构受损严重,内容物渗漏,菌体严重变形,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研究ε-PLH对腐败希瓦氏菌的作用机制,可为ε-PLH在水产品保鲜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ε-聚赖氨酸盐酸盐  腐败希瓦氏菌  作用机制
【基金】“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9YFD0901602);;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47-G26);; 上海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提升项目(19DZ2284000)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