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种间关联性
2022-01-21分类号:S718.5
【部门】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扩展)国家公园研究中心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资源与景观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生态环境学院
【摘要】【目的】随着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rubescens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不断增长,已成为川西地区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分析道孚县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特征及种间关联性差异,以揭示人工林群落动态变化及演替规律。【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设置12块固定样地,测量每株活立木中心位置坐标、胸径、树高和冠幅等,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单变量Ripley’s L(t)函数和双变量Ripley’s L12(t)函数分别分析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群落中树种间的空间关联性。【结果】(1)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人工林群落内川西云杉种群密度呈下降趋势,而群落物种数逐渐增加;(2)人工林群落中活立木空间分布格局总体上表现为随机分布,而天然林内活立木空间分布以聚集分布为主;(3)人工林中川西云杉与其他阔叶树种无空间关联性,而天然林群落内主要树种间关联性在小尺度范围上呈不相关,在大尺度上表现为负相关。【结论】经过50 a人工恢复后,川西云杉人工林与天然林在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和种间关联性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异,生态恢复进程较慢。建议采取适当间伐与种植天然林优势树种相结合的方式,优化改造人工林结构,从而加快人工林向天然林群落演替进程。图3表1参35
【关键词】川西云杉 人工林 天然林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关联性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C0505001)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