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好氧发酵木屑添加量提升污泥再利用潜力
2022-03-05分类号:TQ920.6;X703
【部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农林大学水污染防治研究所
【摘要】【目的】为了提升污泥在园林绿化方面的应用潜力,探讨填埋污泥发酵时最佳的木屑添加量,以期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杭州地区某填埋池污泥为主要原料,基于不同碳氮比控制木屑添加量,配制了T_1、T_2、T_3等3组发酵物料处理,通过间歇式好氧发酵,分析了发酵过程中温度、pH、电导率、氮、磷、钾和重金属形态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结果】发酵为典型中温发酵(30~45℃),发酵过程中不同木屑添加量之间温度呈现差异显著(P<0.05),pH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受木屑添加量影响显著(P<0.05);电导率受木屑添加量影响较小。发酵结束后,3组处理铵态氮损失率分别为30%、47%、42%,硝态氮增加了8.25、6.27、3.85倍,说明木屑添加量对氮素影响大。总磷增长率分别为7.0%、11.8%、10.8%,有效磷占比为8%、9%、9%,总钾占比为27%、36%、44%,有效钾占比为8%、12%、17%,其中仅T_1和T_2之间总钾呈现显著差异(P<0.05)。铜的生物有效态分配率分别从初始的32%、38%、40%增加至72%、74%、74%,生物可利用态锌分别从84%、85%、86%增加至96%、98%、97%;不同木屑添加量下,生物有效态、可氧化态铜、锌分别呈显著差异(P80%)],但T_2毒性显著大于T_3毒性(P<0.05)。【结论】发酵过程pH、氮、钾、生物可利用态铜、稳定态锌和种子发芽指数受木屑添加量显著影响(P
【关键词】填埋污泥 木屑 碳氮比 好氧发酵
【基金】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应用研究项目(2017C33104);;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技术委托项目(H20200210)
【所属期刊栏目】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