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促进就业质量提升吗?
2022-01-29分类号:F832;F249.2
【部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摘要】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与保障。近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然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现有文献却缺少微观证据。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能提高就业者的小时工资率与工作自主性,降低工作时长;但同时也会抑制其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这种抑制作用在非标准就业者群体中较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效应集中于自雇群体,并通过降低工作时长、增加小时工资率的途径实现;但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不足,抵消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标准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特定的就业人群,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和农民工的小时工资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女性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研究结论为中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稳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指向。
【关键词】数字普惠金融 就业质量 非正规就业 高质量发展
【基金】北京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北京产业智能化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优化路径研究”(21JJC022);;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1XNH075)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