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以福建省莆田市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2022-02-17分类号:F301.2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公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文章以福建省莆田市凤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运用地学信息图谱、主成分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凤凰山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驱动力进行定量分析,探究城市发展对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影响,以期推动风景区生态用地保护与土地资源的有效管理。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风景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以耕地和林地为主,两者面积总占比均超过70%,其中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林地先增加后减少,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呈波动变化,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为0.645%。(2)土地利用转移图谱以耕地与林地的相互转换以及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为主。两个时序单元中,2010-2015年发生变化的主要图谱单元类型与面积更为显著。(3)风景名胜区涨落势图谱中面积变化最大的均为耕地,占比分别为39.662%、50.479%;风景名胜区周边地区涨势图谱中新增建设用地面积最大,占33.167%,落势图谱中耕地萎缩面积最大,占55.575%。(4)人口增加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社会经济发展与富裕程度的提高、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是导致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对耕地面积的消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为0.609),城镇人口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面积的积极影响最大(影响系数均为0.683)。文章创新性地揭示了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及其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与驱动机制,从管理体制、规划建设、外围保护地带优化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启示,对于完善城郊型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体制、推进城市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城郊型风景名胜区 土地利用变化 地学信息图谱 主成分回归分析 莆田市凤凰山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保护地生态经济系统协调性评价与预警研究”(编号:19BJY048);;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计划项目“中国国家公园社区影响评估及规划模型研究”(编号:XJQ201932);福建农林大学园林学院学科交叉融合引导项目“‘工·艺’融合视角下海峡人居环境创新研究”(编号:YSYL-xkjc-3)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