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
2022-02-11分类号:F127
【部门】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基于新发展理念,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为逻辑主线,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问题出发,构建涵盖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市场治理、绿色转型、开放经济和民生福祉等6个维度的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2—2018年中国八大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动态评价,通过Dagum基尼系数和方差分解法剖析其空间差异并进行结构分解,提出“维度导向—目标识别—机制探测”的空间差异研究框架,揭示其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八大区域维度导向指数空间差异明显,沿海地区在各维度长期领先于内陆地区,但增速落后于内陆地区;区域经济发展质量指数增速稳定,呈现“东部沿海—南部沿海—北部沿海—东北—长江中游—黄河中游—西南—西北”依次减小的趋势;经济发展质量的空间差异以区域间差异为主,且呈现区域集聚的特征;经济发展质量的差异以开放经济和绿色转型为主,贡献率近60%;形成机制主要受制于协调发展、市场治理和绿色转型等维度,脱贫攻坚、创新投入、城乡协调和市场协调等目标层影响也较为显著。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 综合经济区 经济发展质量 空间差异 结构分解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促进城市高质量建设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20JZD012);;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重点智库研究项目(重点)“陕西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021ZD1046);; 陕西省软科学一般项目“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化与协调发展机制研究”(2021KRM020)
【所属期刊栏目】当代经济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