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旱雨季抚仙湖及其入湖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与组成

2022-02-15分类号:X524

【作者】杨炫  陈乐  李凯迪  万国帅  段立曾  周起超  
【部门】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高原湖泊生态与治理研究院  云南大学国际河流与生态安全研究院  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高原湖泊流域污染过程与管理重点实验室  
【摘要】基于2018年旱季(2月)和雨季(7月)对抚仙湖及其主要入湖河流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光谱吸收和三维荧光光谱的测定,研究了该湖CDOM的来源组成与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湖体CDOM丰度处于较低水平,a(254)范围为3.58~4.66 m~(-1)。抚仙湖及其入湖河流的荧光指数FI为1.51~1.89、自生源指数BIX为0.81~1.24、新鲜度指数β/α为0.76~1.14,腐殖化指数HIX除雨季HD7、HD13外均小于4,表明其CDOM以生物源为主、腐殖化程度不高。平行因子分析得到5种荧光组分,包括两个类腐殖质组分(C1、C2)、两个类酪氨酸组分(C3、C4)和一个类色氨酸组分(C5)。旱季入湖河流、近岸与远岸湖水的CDOM均表现出类蛋白质类酪氨酸荧光特性,雨季入湖河流表现出类腐殖质荧光特性,旱季的内源荧光组分C3、C4及其占比显著大于雨季,雨季的外源荧光组分占比及HIX显著升高,表明旱季到雨季CDOM有从内源为主向外源为主转变的趋势;但由于光辐射强、蓄水量大、水力停留时间长及其次生效应(如微生物作用强),使该湖雨季的内源荧光组分占比仍达45%,河流输入对该湖CDOM丰度的直接贡献小。此外,入湖河流、近岸湖水与远岸湖水的BIX、β/α、M的旱雨季差异不同,表明不同研究区域CDOM荧光特性受季节变化影响有异。
【关键词】有色可溶性有机物  光谱吸收  三维荧光  平行因子分析  旱雨季  入湖河流
【基金】云南省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2001BB05006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131,41601208)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