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地经济学的构建:20世纪30-40年代地政学派的探索
2022-01-29分类号:F124;F301
【部门】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中国学研究所
【摘要】当前,构建中国经济学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要确定一个整体框架,而且要在各分支学科都构建起"有血有肉"的内容。在土地经济学领域,成立于1933年的地政学派,是集土地问题研究团体和国家经济建设智囊团功能于一身的重要学术流派,对近代中国土地经济学的发展和土地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深刻影响。文章从经济思想史角度考察地政学派的思想渊源、理论体系和制度设计。研究发现:(1)该学派的土地经济思想是在对中国传统土地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对西方土地学说的采择与变通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孙中山的土地纲领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一套思想学术体系;(2)该学派对中国土地经济学进行了学科界定,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土地经济学的基本框架,涵盖平均地权理论、土地金融理论、土地现代治理理论等理论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土地改革政策设计方案;(3)该学派在土地经济学的继承、借鉴和构建过程中形成了"古今互动""中西贯通""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征,对于当前中国土地经济学乃至中国经济学的构建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中国土地经济学 地政学派 传统土地思想 西方土地学说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34);; 上海财经大学创新团队资助项目(2020110932);上海财经大学基本科研业务项目(2020110914)
【所属期刊栏目】财经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