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合作背景下柬老越发展三角区农进林退动态特征
2021-12-25分类号:F311;F316.2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长安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摘要】1990年代以来地缘政治向地缘经济转变,"发展三角"应运而生。成立于1999年的柬埔寨—老挝—越南发展三角区在中南半岛多个三国发展区中最为成熟且备受关注。随着越南主导下的地缘经济合作持续推进,该发展三角区覆盖省份持续扩充,并经历了以农进林退为主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相较于传统地缘经济研究,有关地缘经济合作与边境土地利用的影响-响应互动研究明显不足。本文选取美国国家开发署SERVIR-Mekong项目1988—2018年共7期土地覆被产品,以5年为间隔,基于GIS空间分析定量刻画该三角区近30年农进林退的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森林、农田和种植园/果园为主要覆被类型,且农进林退是该发展三角区主要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方式。(2)农进林退现象先增强后减弱,以发展三角区成立前后(1998—2003年)最为剧烈,且其在越柬境内呈西向与东向趋边性特征,柬越边境最明显。(3)越南境内农进林退规模最大,但就保护区而言,柬埔寨境内保护区受农进林退影响最大,柬越边境保护区尤甚。(4)80%以上的农进林退分布在丘陵平原,且具有向高海拔地区发展的趋势;在道路两侧10 km以内呈现随距离衰减的特征,近70%的农进林退发生在道路两侧6 km范围内。本文可为探索地缘经济合作与边境土地利用交叉互动提供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上的启示。
【关键词】柬老越发展三角区 地缘经济合作 边境土地利用 农进林退 影响-响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242);;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专项;;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秉维”优秀青年人才计划(2018RC201);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人才专项(CAS2020055)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