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WGCNA鉴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共表达模块

2022-01-01分类号:S571.1

【作者】郭永春  王鹏杰  金珊  侯炳豪  王淑燕  赵峰  叶乃兴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茶树响应草甘膦相关的基因表达规律和调控途径,在转录水平上探究草甘膦对茶树的作用,确定茶树响应草甘膦的关键基因。【方法】以茶树品种‘金观音’为试验材料,将推荐使用浓度的草甘膦施于茶树土壤基质表面,经0、0.25、1、3和7 d后,取叶片进行转录组测序,并测定莽草酸含量。利用WGCNA方法联合分析转录组和莽草酸含量数据,鉴定与草甘膦响应相关的共表达基因模块,筛选关键调控基因。【结果】茶树叶片中的莽草酸含量在草甘膦处理后0.25、1和3 d降低,而在7 d时大量积累(为未处理的6.99倍)。从表达谱数据中筛选得到12 568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草甘膦处理不同时间点与未处理数据比对的DEGs均显著富集在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此外,草甘膦处理分别诱导茶树莽草酸代谢及其下游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和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相关的24、52、31和69个基因差异表达。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WGCNA)方法鉴定得到19个基因模块,将转录组与莽草酸含量数据相关联,筛选到两个与草甘膦响应高度相关的关键基因模块,分别包含2 024和2 305个基因。选取关键模块中连通度最高的前50个基因进行共表达分析,获得6个关键调控基因,包括2个抗性基因(SHMT和RPM)、1个耐药性基因(PDR)、1个离子转运基因(At)、1个膜转运基因(GPT)和1个转录因子(ERF)。【结论】草甘膦通过干扰茶树叶片中莽草酸代谢,影响其下游代谢途径苯丙烷、类黄酮生物合成及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基因转录。此外,研究还鉴定到2个草甘膦响应密切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发现SHMT、RPM、At、PDR、ERF和GPT等多个潜在候选基因和转录因子在茶树抵御草甘膦逆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茶树  草甘膦  莽草酸  转录组学  WGCNA
【基金】福建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专项(闽教科[2015]75号);;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CXZX2017181)、福建农林大学茶产业链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020A01)、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优秀硕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2019S01)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