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花生黄曲霉侵染力

2021-12-01分类号:S435.652

【作者】荆丹  岳晓凤  白艺珍  郭灿  丁小霞  李培武  张奇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农业农村部油料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武汉)  农业农村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  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  
【摘要】【背景】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极易侵染花生等农产品,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造成重大的农业经济损失。【目的】在前期明确我国黄曲霉分布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的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为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以及黄曲霉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源头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从我国东北早熟花生区、北方大花生区、长江流域春夏花生交作区及南方春秋两熟花生区等花生主产区分离出的黄曲霉中挑选出不产毒(ND)、中低产毒(0—1 500μg·kg~(-1))和高产毒(>1 500μg·kg~(-1))黄曲霉102株,采用孢子悬浮液浸泡法接种花生种子,进行黄曲霉侵染等级和侵染指数鉴定,分析不同产毒力、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的侵染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102株黄曲霉对花生侵染指数分布范围为3.89%—67.50%,侵染指数在31%以上(侵染等级为3级、4级)的中高侵染力菌株占比达54.90%,中高侵染力且高产毒菌株占比为18.63%,主要来自江西樟树和广东湛江;聚类及相关性分析表明,菌株产毒量与侵染指数无显著相关性,但总体上产毒菌株的侵染水平显著高于不产毒菌株,中低产毒和高产毒菌株的侵染指数分别在4级和3级的占比最高;不同地理来源黄曲霉侵染力研究表明,菌株间侵染力存在显著的地域差异,南方和长江流域产区的花生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46.59%、36.12%,侵染指数在3级和4级的占比最高。东北和北方产区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分别为15.72%、27.52%,侵染指数主要分布在1级和2级。其中,南方产区广东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高,为51.89%,东北产区辽宁省的黄曲霉平均侵染指数最低,为15.72%。【结论】明确了花生黄曲霉侵染特征及其与产毒力、地理来源的关系,发现菌株间存在致病力分化现象,不同产毒力等级、不同地区菌株侵染力差异显著,高侵染力菌株在南方和长江流域的占比最高。研究结果可对抗黄曲霉花生品种选育和毒素污染风险预警与精准防控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花生  产毒力  侵染力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16012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203008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86047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