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长期少免耕与氮肥减量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产量及碳排放的调控作用

2021-12-01分类号:S513

【作者】周永杰  谢军红  李玲玲  王林林  罗珠珠  王进斌  
【部门】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  省部共建干旱生境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  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目的】明确氮肥减量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碳排放、作物产量的影响,揭示玉米生长与土壤碳排放的关系。【方法】于2018—2019年依托2012年布设于甘肃农业大学旱作农业综合实验站的耕作方式及氮肥减量长期定位试验。本试验以具有良好集雨抑蒸、增温保墒作用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为前提,采取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4种耕作方式:翻耕(T1);旋耕(T2);深松耕(T3)和免耕(T4),副区处理为两个施氮水平:氮肥减量(N1:基施氮200 kg·hm~(-2))和传统施氮(N2:基施200 kg·hm~(-2)+拔节期施100 kg·hm~(-2))。研究不同处理的玉米生长、土壤呼吸速率特征、碳排放量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分析碳排放效率(CEE)及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结果】(1)耕作方式及施氮水平显著影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生长,耕作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主要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免耕处理显著提高了该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生长率和净同化速率,较其他耕作方式籽粒产量提高2%—15%;施氮水平在拔节期—开花期对干物质的影响较大,但同一耕作方式下N1与N2水平的产量差异不显著。(2)土壤呼吸速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单峰曲线,在大喇叭口期—开花期达到峰值,耕作方式对土壤呼吸、碳排放量及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大于施氮水平,免耕处理的土壤呼吸速率较旋耕、翻耕和深松耕分别降低了4.3%、12.9%和24.3%,总碳排放量降低了21.5%、13.4%和31.2%,碳排放效率提高26.5%—55.9%;免耕减施氮肥较其他处理碳排放总量降低489—1 917.5 kg·hm~(-2),碳排放效率提高了20.1%—56.2%。(3)所有处理均表现为大气CO_2的"汇",但免耕和减施氮肥表现出更强的碳汇效应,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处理0—5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增加了11.3%(P
【关键词】玉米  免耕  减氮  土壤呼吸  碳平衡  产量
【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20ZD7NA007);; 甘肃农业大学青年导师基金项目(GAU-QDFC-2020-03);; 甘肃省科技计划项目(20JR5RA033);;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ZCYD-2020);; 甘肃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GSPT-2018-5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