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冲击下的工业集聚:来自156项工程的经验证据
2022-01-15分类号:F424
【部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摘要】历史冲击是催生产业集聚的重要因素之一,规模报酬递增和正反馈效应使得在历史冲击下形成的产业集聚得以自我强化,进而实现持续领先。本文考察了“一五”计划时期实施建设的156项工程对中国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通过持续提升所在城市的工业集聚水平,156项工程能够长期塑造中国工业集聚的空间格局;第二,156项工程作为一种历史遗产在远离港口的内陆地区被更好地继承下来,对于内陆地区所在城市工业集聚水平的提升效应更强,这表明156项工程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平衡了沿海与内地的发展差距,对于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实证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156项工程对于工业集聚的长期影响和空间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关键词】历史冲击 工业集聚 156项工程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56项’建设工程资料整理与相关企业发展变迁研究”(批准号:19ZDA224);;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启动项目“156项工程对中国产业集聚的长期影响研究”(批准号:2020YQNQD004);; 国有经济研究智库课题“国有经济发展路径研究”(批准号:JZK20210202)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