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的形成与构成
2022-01-15分类号:K25;F812.9
【部门】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摘要】城市财政的形成是近代城市史、财政史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透过清末民初上海县城的案例,试图解释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并分析其收支结构。研究发现,上海县城城市财政形成的动力机制在于:首先,清末上海县城在商业活跃、人口激增的情况下,城市人居环境日益恶化,传统县城基础设施亟待改善,而城市管理制度与经费相对缺失,促使制度需求的出现。其次,地方的公益善举传统与精英势力崛起并广泛参与地方事务,以及官办市政雏形的出现等因素构成了上海县城自身的优势。此外,新政改革为城市财政的形成提供了政策保障。清末民初上海县城城市财政由市政机构作为征税主体,财政收入主要有城市捐税与规费收入、公产收入、债务收入等,支出则由公共事务性支出、行政性支出、债务支出等几方面构成。积极有效的财政运作是上海县城自治市政成功的基础,也为重新审视与评价近代地方财政制度变革提供了新的角度。
【关键词】财政史 城市史 城市财政 上海 清末民初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近代长三角城郭都市空间转型研究”(批准号:2018BLS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战前中国的腹地、经济区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批准号:42001137)、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区域比较视野下的近代江南与华南城镇体系(1911—1953)”(批准号:17CZS040)的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