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2021-11-15分类号:TU984.115
【部门】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
【摘要】基于2008~2017年土地利用、社会统计数据,对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进而借助障碍度模型探究城市生态安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17年秦岭—淮河南北城市生态安全处于临界安全等级,且呈微弱的增长趋势,说明区域城市生态安全等级"稳定向好";(2)在空间上,城市生态安全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分布格局,高生态安全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淮河平原东部;(3)在未来趋势上,有24.2%的城市生态安全呈增长趋势,连片分布于长三角地区、江汉平原,35.2%的区域呈退化趋势,主要位于关中平原、黄河下游西部;(4)在影响因素方面,中国南北过渡带城市生态安全影响因素具有一致性,水域(湿地)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水资源总量和第三产业比重为主要影响因子,在未来城市生态建设中,优化产业结构、增加生态用地比重、保障资源总量可有效提高城市生态安全。
【关键词】城市生态安全 时空变化 Hurst指数 障碍度模型 秦岭—淮河南北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095,41877519,41801333);; 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团队项目(TD2020035Y)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