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MODIS数据的堵河流域生态指数变化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2021-08-15分类号:P463;X171.1

【作者】马永明  张利华  翟宏宇  符雅盛  崔越  
【部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昭通学院  
【摘要】堵河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区,流域的生态环境决定着南水北调的经济效益和水质状况。基于MODIS影像(2001~2017年)、数字表面模型(DSM)与气象数据,采用均值统计法、一元线性回归趋势法和相关分析法对堵河流域总初级生产力(GPP)、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和蒸散发(ET)等生态指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堵河流域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及其气候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堵河流域多年月均GPP、NDVI和ET分别为1 868.67 gC/(m~2·month~(-1))、0.605和959.975 mm/month,植被覆盖率较高;多年年均GPP、NDVI和ET呈现相似的空间分布规律,堵河南岸值均高于北岸,竹溪河流域值均最低,最高值均位于神农架林区在内的高海拔区域。(2)年均GPP、NDVI和ET值总体呈波动上升的趋势,表明堵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在向好的趋势发展;年内呈周期性单峰变化趋势,7月达到最大值;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夏季GPP、NDVI和ET值最大,冬季最小。(3)流域月均NDVI、ET和GPP之间均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其中月均NDVI与月均GPP\ET的相关系数R~2均为0.65,月均ET与月均GPP的R~2为0.70。(4)流域月均GPP与月均降水的相关性强于月均气温,而NDVI、ET与气温的相关性均大于降水;GPP、NDVI和ET的变化与气温、降水呈现同期变化规律,NDVI、ET和GPP的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不到一个月的滞后性。
【关键词】堵河流域  NDVI  ET  GPP  变化特征  相关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429);;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GKZ17Y65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地学长江计划”核心项目(CUGCJ1808)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