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阊江上游河道整治底质粒径变化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2021-10-15分类号:Q958.8

【作者】杨晓鸽  范传文  鲍宇轩  金梦  陈敏敏  于道平  连玉喜  
【部门】安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庆师范大学水生生物保护与水生态修复安徽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河床基质为溪流鱼类的重要栖息地。为研究溪流河道整治后基质组成变化对鱼类群落结构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在阊江上游选取急流浅滩与缓流浅滩两种典型溪流生境,对比分析了两种生境河道整治前后鱼类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结果表明,采集鱼类数量由河道整治前的24种降低至整治后的17种,但前后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鱼类群落优势种由河道整治前的5种降低至整治后的3种。河道整治前鱼类群落的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Margalef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623~2.253,0.715~0.866,1.680~3.109和0.652~0.813;整治后分别为1.120~1.679,0.528~0.724,1.444~2.695和0.508~0.722。除春季和秋季整治后的Margalef指数高于整治前,其余各季节,河道整治前的多样性和均匀性指数均要高于整治后(P<0.05)。主要原因在于河道整治后河床基质粒径及粒径多样性降低、流态减少等使生境异质性降低。因此,建议在河道整治过程中避免选择性清除大粒径基质及裁弯取直等,以维持河床基质的多样性,从而防止或降低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鱼类群落  河道整治  生物多样性  生境异质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31800357;31902377);; 安徽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8A0376)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