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1959~2018年夏季高温热浪及湿度影响特征分析
2021-10-15分类号:X16;P467
【部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环境中心 重庆市气象科学研究所
【摘要】基于重庆市沙坪坝(城区)和北碚(郊区)站点1959~2018年夏季(6~8月)的气象观测数据,探究重庆市城区60年高温事件的时间变化特征,分析城郊差异和暖夜日数的变化特征,并通过计算温度-湿度指数(THI)以探究湿度因子对人体不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重庆市城区高温热浪20世纪60~80年代呈减少趋势,90年代开始呈增加趋势,21世纪之后大幅增加。于2006年夏季到达顶峰,热浪天数达23 d。从城郊两站的差值分析,1997年以后,城市化过程导致城郊日平均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增大,表明城市在夜间的增温效应明显。相对湿度的差值增大,城市区域湿度明显降低。(2)暖夜的发生率明显大于日间高温热浪,稳定存在,最高暖夜日数发生在2013年,达33 d。在2000~2009年日间、夜间高温同时存在的天数所占比例达到了35.73%,在2010~2018年增加到55.89%。城市化过程对重庆市城区的夜间高温产生一定影响。(3)近年来重庆地区高温高湿的日数逐渐增多。湿度对人体舒适程度存在不可忽视的影响。THI> 24的所有数据中,相对湿度大于70%的天数所占的比例达到22.51%;夜间的不舒适受湿度因子的影响很大,相对湿度大于70%以上的日数日数占比为64.12%,延续了日间高温的危害。
【关键词】重庆 高温热浪 城郊差异 暖夜日数 湿度因子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面上项目(41675016)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