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植物与水气界面气体交换对岩溶泉水化学及碳循环影响
2021-07-15分类号:X14;P641.134
【部门】重庆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淮安市水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摘要】为揭示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及水气之间气体交换对岩溶水化学及碳循环的影响,在姜家泉沿程选取5个监测点,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对其水化学性质进行监测。结果显示:(1)在降水较少的月份,JJQ3的Ca~(2+)浓度和HCO_3~-浓度明显小于JJQ1和JJQ2,并且溶解氧(DO)与电导率(EC)、Ca~(2+)浓度、HCO_3~-浓度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池水处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将碳酸盐岩溶蚀产生的HCO_3~-转化成了稳定的有机碳,从而增强了岩溶碳汇效应。(2) JJQ4的Ca~(2+)和HCO_3~-浓度与JJQ1、JJQ2没有明显差异,但pH和溶解氧(DO)却明显高于JJQ1和JJQ2,并且JJQ4处溶解无机碳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_(DIC))偏正于JJQ1和JJQ2,这主要是跌水导致水-气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大气中的氧气通过曝气作用进入水中,而水中二氧化碳分压(pCO_2)远高于大气,导致水中溶解的CO_2脱气。(3)姜家泉水化学受到水生植物光合作用和水-气间气体交换的共同影响,并且在强酸参与下,CO_2脱气将进一步减弱岩溶碳汇效应。因此,为准确估算岩溶碳通量,有必要对两种作用方式进行区分。
【关键词】岩溶泉 碳循环 光合作用 CO_2脱气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1100104);; 自然资源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DL201707);;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KJQN201800710,KJ1600537);;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X201910618020)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