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2021-08-15分类号:Q958.8

【作者】张佳敏  高健  杨诚  焦一滢  廖明军  熊文  赵以军  
【部门】湖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与环境学院河湖生态修复与藻类利用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武山湖是紧邻长江的通江型富营养湖泊。为了解该湖在以鲢、鳙放养为主的情况下后生浮游动物结构特征,于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对其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了监测。结果表明,武山湖共采集浮游动物61种(属),其中轮虫24种,枝角类23种和桡足类14种;优势种共有13种,其中轮虫12种和桡足类1种。轮虫丰度全年有11个月占比超过70%,而桡足类和枝角类全年占比均较小。就生物量而言,轮虫全年有10个月占比超过80%,但桡足类生物量占比在实施冬季捕捞期间即12月、1月和2月占比分别为20.1%、79.2%和51.8%,明显比其他月份高,表明减少鲢、鳙能够减缓浮游动物被捕食压力。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叶绿素a和pH是影响武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武山湖后生浮游动物以小型轮虫为主,枝角类和桡足类数量少且仅为小型种类。
【关键词】武山湖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鲢  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500378,31670367);;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2016YFC0401702);; 省科技厅重大专项(2018ZYYD037);; 广东省水利科技创新项目(201714);; 湖北工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金(337301)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