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农科“433”实践育人模式探索与思考——以旱作栽培与作物生态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的实践为例

2021-06-15分类号:G642;S343.1-4

【作者】任爱霞  高志强  何云峰  林文  陈晶晶  孙敏  
【部门】山西农业大学  
【摘要】立足本科生实践育人,依托旱作栽培与作物生态山西省重点创新团队,探索总结本团队科研训练本科生的实践育人模式,真正实现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国家不断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总结了山西农业大学农学院旱作栽培与作物生态团队多年来开展科研训练的具体做法,提出了"433"实践育人模式:"4"为四阶段的科研训练过程,即基地实践的体验阶段、理论知识的强化阶段、再实践的验证阶段、综合能力的提升阶段;第一个"3"为"三维度"科研训练评价,即:兴趣态度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科研潜能评价;第二个"3"为三层次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即:搭建良好的科研平台、完善平台开放制度,构建阶梯式指导团队、制定各级责任制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建立评价激励制度。该模式进一步推广可从4方面入手:保证科研资源开放、增强学科交叉学习;减少公共理论课时、增加实际操作课时;提升方向带头人能力、增强青年教师责任;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农科  “433”模式  实践育人
【基金】教育部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基于“四个面向”的新农科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教高厅函[2020]20号—(三)-151);; 2019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农科综合化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与特色化育人模式创新(J2019010);; 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山西小麦协同育人基地建设模式创新及机制优化(YB-202004)
【所属期刊栏目】高等农业教育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