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宅基地多功能演变与形成机理

2021-07-25分类号:F321.1

【作者】赵庆磊  马雯秋  曲衍波  姜广辉  
【部门】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自然资源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探索宅基地功能变化规律可深化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为制定切实有效的宅基地管理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构建了"社会保障—收益—留置"宅基地多功能分类体系,基于613处样本宅基地调查资料,运用核密度法和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北京市平谷区宅基地多功能演变特征,揭示"农户—宅基地—村庄"多要素综合作用下宅基地功能形成机理。结果表明:(1)2005—2018年,宅基地社会保障功能呈显著弱化趋势,收益功能和留置功能则显示出增强态势,功能结构由83.2%:6.9%:9.9%变为71.8%:10.6%:17.6%。(2)社会保障功能在经济落后山区较强,空间形态由条—带状向片—面状集聚分布演变,体现出区域农户对其居住保障性的依赖;收益功能集聚在经济较好平原区及近郊半山区,分布格局由点状演化为点—带状扩展态势,以适应休闲农业、旅游等需要;而留置功能则在经济中等半山区强化,形态由片—面状向点—带状分散化布局,反映区域农户在外工作增多与对宅基地潜在价值的期望。(3)基于农户视角,区位、经济、地形等村庄特征是宅基地多功能形成的激发因素,家庭人口、收入的规模和结构等农户特征是宅基地功能形成的能动因素,宅基地位置、规模、建造年代等是宅基地功能发挥的限制因素。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和宅基地制度改革中,应遵循宅基地功能演变与分化规律,按照农户—宅基地—村庄综合特征的差异分类施策。
【关键词】宅基地  农户调研  功能演变  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形成机理  北京市平谷区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09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1249;42001199);;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0405)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