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与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2021-06-25分类号:S162.53

【作者】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部门】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  中共江西省委党校  
【摘要】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1)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kg/(hm~2·10 a);(2)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3)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4)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关键词】气候生产潜力  中国粮食主产区  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重心迁移  粮食作物  机制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61026);;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JD20111);; 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MJ02)
【所属期刊栏目】资源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