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耕作深度及秸秆还田对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2021-07-28分类号:S141.4;S153

【作者】吕凯飞  周锋  安曈昕  杨友琼  王武  程易  吴伯志  
【部门】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摘要】【目的】针对不合理耕作措施引发土壤干旱频发、耕层变浅、地力衰退等问题,对坡耕地耕层进行合理构建,为改善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和持续提高作物产量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6-2018年,在砚山县江那镇农业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本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免耕+秸秆还田(T1);旋耕15 cm+秸秆还田(T2);翻耕20 cm+秸秆还田(T3);翻耕30 cm+秸秆还田(T4);免耕(T5);旋耕15 cm(T6);翻耕20 cm(T7);翻耕30 cm(T8)。研究不同措施对玉米‖辣椒耕层土壤容重、紧实度、剪切力等物理性状及10~20 cm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深耕T3、T4、T7、T8处理能降低土壤容重、剪切力、紧实度等物理性状,T3、T7处理的土壤容重、土壤剪切力、土壤紧实度比T2、T6处理分别降低3.27%~10.75%、2.31%~27.27%、1.44%~11.64%。T3处理的土壤容重、剪切力、紧实度较T5处理分别减少2.63%~5.92%、1.16%~6.06%、7.60%~25.75%。随试验时间延长,T3、T4、T7、T8处理10~20 cm土壤有效养分逐渐增加,到2018年T7处理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比T6处理高2.60%、10.50%、23.96%。【结论】深翻+秸秆还田处理有利于坡耕地耕层土壤理化性状的持续性改善,进而推动坡耕地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耕作深度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状  间作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378);;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503119);; 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018BB015);; 云南省现代农业玉米产业技术体系建设(2016KJTX002)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