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扎龙湿地丹顶鹤繁殖栖息地的选择及扩散

2021-08-19分类号:Q958

【作者】宫兆宁  苏朔  杜博  关晖  张强  
【部门】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北京水资源安全实验室  北京市资源环境与GIS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城市环境过程与数字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摘要】景观演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和连接度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栖息地选择及繁殖期生境间的扩散研究,对野生丹顶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需要"出现点"的生态位MAXENT模型,进行适宜栖息地选择研究。从水源、食物、干扰、隐蔽物四个方面选择明水面距离、土壤湿度、NDVI、道路距离和居民地距离五个环境变量作为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子,预测扎龙保护区可供丹顶鹤进行营巢繁殖的栖息地分布,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丹顶鹤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和居民地干扰且靠近明水面的区域作为营巢栖息地,栖息地土壤湿度较高并且植被覆盖较多。从MAXENT模型中提取了38个适宜栖息地斑块,基于电路理论模拟丹顶鹤繁殖期失去飞行能力时的多路径扩散,最大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可能的"夹点",模拟出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连接区域,可供丹顶鹤在繁殖期间进行扩散。累积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在维持网络连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斑块,并进行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结果表明,在MAXENT模型预测出的适宜栖息地斑块基础上,考虑丹顶鹤繁殖期的迁移扩散行为,利用累积电流密度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得到的适宜性等级更符合丹顶鹤真实巢址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丹顶鹤栖息繁殖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丹顶鹤  繁殖栖息地选择  扩散  最大熵模型  电路理论  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1381);; 北京水务局重点项目(TAHP-2018-ZB-YY-490S)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