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分布及预测

2021-06-15分类号:Q948

【作者】张正国  董雪  辛智鸣  张景波  王学全  菅凯敏  马海峰  黄雅茹  李永华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  巴彦淖尔市造林技术推广站  巴彦淖尔市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中心  库姆塔格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甘肃敦煌荒漠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  
【摘要】灌丛沙包广泛分布于西北干旱区,本研究以干旱区常见的白刺属(Nitraria)植物灌丛沙包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收集和文献数据整理,获取45个唐古特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21个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灌丛沙包形态及生物量数据,构建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丛沙包植物总生物量每增加1 kg,沙包上部、沙包内部、沙包下部的生物量及枝叶生物量、根生物量分别增加0.31、0.57、0.12、0.44和0.56 kg。植株高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88%。沙包长度变化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76%~92%。植株高度和沙包长度联合能够解释各组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变化的89%~94%。随灌丛沙包高度的增加,沙包上部生物量占比呈现减少,沙包内生物量占比明显增加,沙包下部生物量占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另外,随沙包高度增加,沙包内部根系的迅速增加是白刺属植物根生物量占比呈增加的主要原因。白刺属植物灌丛沙包各组件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P <0.01),这种关系可用于相互间的预测,进而可以为野外跟踪监测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唐古特白刺  泡泡刺  荒漠灌丛沙包  生物量分配  生物量模型  干旱区  生物量估测
【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CAFYBB2019MA004);; 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100203-1)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