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与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1-10-13分类号:F127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地域功能转型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采用熵权-TOPSIS法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分析了陕西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转型格局演进阶段性及其空间差异性,探究了地域功能转型机制及其高质量发展路径。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政策实施以来,秦巴山区地域功能趋向优化,其中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功能提升快速,农业生产和生态服务功能经过短暂调整后逐步提升。地域各系统功能耦合协调度呈现从低水平平衡向高水平耦合的递进式演进规律,地域功能经过了由农业生产主导型向生态保护主导型,再向各功能均衡协调渐进转型的过程。不同县域单元地域功能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高值区集中在秦岭北麓地带和汉江沿岸。研究认为陕西秦岭山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路径包括: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区之间互动,提升地域功能协同度;构筑绿色发展体系,促进各系统功能互补,提升地域功能耦合度;探索高质量发展模式,补齐地区发展短板,积极融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新格局;搭建科技创新智库平台,创建秦岭综合研究示范区,提升区域系统创新能力。
【关键词】地域功能转型 人地系统 乡村地域系统 高质量发展 秦巴山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31293,41671178);;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40402)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