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量的时空变化

2021-08-15分类号:S759.9

【作者】刘越  李雨珊  单姝瑶  杨磊  徐浩杰  
【部门】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农业农村部草牧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草地农业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摘要】基于水量平衡及水源涵养深度计算方法,研究了2000-2018年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结果表明,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34.23 mm,水源涵养总量为8.56×10~8 m~3·a~(-1)。林地、草地和湿地的水源涵养深度显著高于耕地和未利用地(P <0.05),与叶面积指数和气温负相关。建议将保护区中东部设为水源涵养保护优先区,强化对林地、草地和湿地的保护。在气候暖湿化背景下,未来保护区水源涵养深度将保持稳定态势。
【关键词】山地生态系统  水源涵养  空间分布  年际变化  驱动机制  InVEST模型
【基金】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2020-SF-1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41901113);; 甘肃省青年科技基金计划(20JR5RA232);;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自由探索项目(lzujbky-2020-21);;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02010730171)
【所属期刊栏目】草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