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不同农作方式对阿克苏地区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

2021-10-28分类号:S152

【作者】丛小涵  王卫霞  
【部门】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新疆教育厅干旱区林业生态与产业技术重点实验室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农作方式对阿克苏地区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在阿克苏地区采集小麦地、单作枣园、枣麦间作园、荒地单作枣园、撂荒地等5种典型的农作方式下的土壤,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其主要物理特性。【结果】与农田小麦地和撂荒地相比,枣园和枣麦间作园土壤容重降低,土壤孔隙度、团聚体稳定性、土壤含水量均有相应的提高;不同农作方式下土壤湿筛团聚体组成均以2~0.25 mm的中间团聚体为主,含量达38.95%~53.74%。农田改建为枣园或枣麦间作园后>0.25 mm的土壤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土壤MWD与GMD均表现为增加。撂荒地改建为枣园后,土壤粉+黏团聚体含量下降了5.25%~43.86%。土壤大团聚体、中间团聚体和微团聚体含量则表现为上升,上升幅度分别为9.07%~64.92%、0.49%~4.19%和0.72%~20.11%。【结论】与农田小麦地和撂荒地相比,枣园和枣麦间作园均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稳定,可促进土壤形成良好结构。
【关键词】农作方式  土壤容重  土壤孔隙度  土壤团聚体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疆盆地不同农作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31760199)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