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产业碳排放量生态经济及驱动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为例
2021-08-28分类号:X322
【部门】塔里木大学植物科学学院 塔里木大学南疆绿洲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重庆分院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种子管理总站
【摘要】【目的】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是世界范围的研究热点,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温室效应尤其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方法】根据IPCC法和统计年鉴,以甘肃省为例,测算2000—2017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借助脱钩分析、碳承载力和碳赤字跟踪碳排放的动态变化趋势,选取灰色关联模型分析第二产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利用灰色系统预测2018—2019的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结果】甘肃省产业为"二、三、一"结构,工业占能源总消耗量的73%。从时间来看,2000—2017年间第二产业碳排放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平均碳排放量为11 367.29万t;碳排放强度却呈逐年下降趋势,平均值为8.68万t/亿元;2018—2019预测结果符合趋势规律。【结论】碳排放量与GDP之间呈弱脱钩的态势,脱钩指数有减小趋势;碳承载力增长趋势明显且趋于稳定,19年间碳承载力增长了21.95%,从2011年开始出现碳赤字,并呈现先增加后减小趋势。从地区来看,嘉峪关等5市属于碳排放高强度区,兰州市的碳排放量贡献率最大,平凉市未来环境压力相对较小。从驱动因素分析,煤炭和石油是工业碳排放的主体,关联度最高,关联系数为0.88和0.80。最后提出相应的低碳节能减排政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碳排放 第二产业 生态经济 驱动因素 灰色关联模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4300、2017YFD020 1900);; 环境材料与修复技术重庆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CEK1805);; 塔里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TDGRI201913)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