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生”空间的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及空间格局匹配评价——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2021-09-28分类号:F301.2
【部门】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赣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目的】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推进的加快,城乡建设用地不断扩张,侵占周边农田和生态用地,导致"三生"空间相互挤压。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对缓解用地结构矛盾、平衡"三生"空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江西省乐平市为研究对象,基于"三生"空间协调优化的视角,首先对"三生"空间划定进行探讨,然后从生态安全、自然条件、粮食安全和区位条件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限制系数评价模型,对城乡建设用地开发适宜性进行评价,并测算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最后分析城乡建设用地承载力和现状开发状态之间的空间匹配关系。【结果】乐平市的生产空间为650.15 km~2、生活空间170.29 km~2和生态空间面积1159.73 km~2;城乡建设用地适宜区42.28 km~2、较适宜区230.52 km~2、一般适宜区149.48 km~2、较不适宜82.62 km~2、不适宜区475.27 km~2;乐平市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为21.33%,各乡镇(街道)可承载临界值为0.21%~52.70%,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在0.005~1.89之间,差异较大。【结论】剩余开发强度、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和空间匹配度呈正相关关系,反映了现状开发与合理开发之间的差距,为城乡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及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关键词】“三生”空间 适宜性评价 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临界值 空间匹配度 乐平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6104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9YJAZH061);;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GL18128);; 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GJJ180193)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