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生产率差异是否影响了区域对外竞争力——对人民币有效汇率区域异质性的解释
2021-11-01分类号:F832.6
【部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摘要】扩展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模型并建立了省际之间汇率差异的理论分析框架,采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15年以后,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异质性明显;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可用于解释省际汇率差异,假设各省贸易品一价定律成立,各省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差异、部门结构及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等的不同导致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差异,由此各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表现出异质性。劳动力的跨省迁移由于存在结构特征,没有造成部门生产率的较大差异,对汇率的影响不显著。部门生产率差异对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劳动力跨部门流动程度越高,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越明显,非贸易品部门比重的提高也使得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贸易品部门生产率变化,非贸易品部门生产率提升缓慢是部门生产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本文的研究对各地区更好应对外部冲击和提高中国整体对外竞争力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异质性 劳动力市场分割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人民币从外围货币向中心货币升级的路径研究”(17AJL016),项目负责人:李婧;; 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经费资助项目“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原罪与救赎研究”,项目负责人:李婧;;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属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QNTD202103),项目负责人:郝宇彪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