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经济韧性的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研究——以河北省典型县域为例
2021-08-26分类号:F327;F299.27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乡村韧性是乡村系统应对外界扰动冲击,维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属性。文章基于河北省景县16个乡镇、451个行政村的问卷调查数据,构建"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综合评价传统农区县的乡村经济韧性。研究结果显示:(1)景县乡村经济韧性平均值为0.061,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布呈现北部和西南部偏低、中部相对较高的格局特征,县城所在地及其邻近的周边地区、主要交通干线过境的乡镇乡村经济韧性较高,偏远地区的乡村经济韧性水平较低。(2)人均村集体经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乡村人均固定资产投入与乡村人力资本为乡村经济韧性的主要短板因素。(3)文章对比分析河北省阳原县显示持续对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产业的投入有利于提升乡村经济韧性。文章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旨在推进传统农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建议。
【关键词】乡村韧性 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 新型城镇化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1191、42171208);;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可桢杰出青年人才基金”(2018RC102)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