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区域板块:增长差异、比较优势和“十四五”发展路径
2021-07-26分类号:F124
【部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摘要】文章基于年度统计数据,构建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评价模型,分析2002—2019年四大区域板块经济增速和人均增速的差异性,对其变化和比较优势进行了分析与解释,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四大区域板块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四大区域板块的经济增速形成2002—2007、2008—2013和2014—2019年三个明显阶段,对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金融危机、经济新常态等历史时期,分别反映了不同区域不同时期的比较优势和领先作用。(2)2002—2010年四大区域板块之间存在明显的σ收敛,但2010—2019年期间不明显,2002—2019年实际GDP增速和人均GDP增速存在绝对β收敛,表明区域间发展差异在逐步缩小,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政策成效明显。(3)在近20年的发展中,各区域板块的比较优势实现了重塑和转换,东北地区粮食、生态等功能明显提升,西部地区维护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等功能增强,其中川渝陕等省份经济和人口集聚能力上升,中部地区制造业基地、交通枢纽、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不断巩固,东部地区创新中心、开放中心、经济中心的作用持续加强。(4)"十四五"期间,四大区域板块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继续发挥比较优势,东部地区重点优化创新和开放举措,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创新动力源;中部和川渝陕等西部重点地区完善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提高人口和经济支撑能力,培育发展增长极;东北和西部地区重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和重点区域发展,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撑带。
【关键词】发展路径 增长差异性 比较优势 区域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70);; 中国科学院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科技工程专项(XDA23100302)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