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与生态效率时空特征
2021-11-09分类号:X321;F323.211
【部门】湖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空间大数据挖掘与应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摘要】洞庭湖区是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节点,研究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对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完成“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将耕地利用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到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体系中,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基于县级尺度,揭示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和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呈现出“先波动上升再下降,最后趋于平稳”的态势,且在县级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由2007年的中北部集聚分布状态演变为2017年的零散分布状态;2007—2017年洞庭湖区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总体有所提高,且趋向于空间均衡发展。
【关键词】碳排放 生态效率 耕地利用 非期望产出 洞庭湖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耕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驱动因子及提升机制研究——以洞庭湖平原为例”(41801190);;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格局与空间效应——以洞庭湖平原为例”(2019JJ50390);; 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洞庭湖流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规律研究”(S202010542047);; 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洞庭湖流域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规律研究”(2020107)
【所属期刊栏目】生态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