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内需”政策的长期化:基于日本经验的解释
2021-07-01分类号:F131.3
【部门】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
【摘要】日本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对外经济摩擦、特别是与美国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本大规模的对外贸易出超导致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在这一背景下,1986年出台的前川报告中提出了"扩大内需"政策。与战后欧美国家普遍实行的宏观需求管理比较,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的主要特征是:(1)首要政策目标不是充分就业而是纠正国际收支失衡;(2)不是总量性政策而是结构性政策。本来具有特定政策目的、并且具有短期性质的日本扩大内需政策,在政策实践中,其内涵和外延不断扩展,在不失其本来的政策目的的同时,日益具有一般经济政策的属性,并且嵌入以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需求管理之中。这说明日本的扩大内需政策长期化了,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有:(1)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由需求过剩转为需求不足;(2)泡沫破灭后陷入长期萧条,恢复自律性经济增长后始终处于慢性通货紧缩局面;(3)在向工业化经济转型过程中形成了"生产者内部人控制",在完成向工业化经济转型后,迟迟难以实现由重视生产者向重视消费者的转变;(4)在长期慢性通货紧缩中外需牵动增长的作用十分重要,探寻内外平衡的发展路径的需要。
【关键词】国际收支失衡 前川报告 扩大内需 宏观需求管理 日本
【基金】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性研究项目“日本的‘供给侧革命’与产业政策研究”(AS1802)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日本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