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规就业具有工资惩罚效应吗——来自城镇私营企业劳动者的证据
2021-08-09分类号:F249.2;F276.5
【部门】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院
【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2018年城镇调查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模型研究了非正规就业对私营企业劳动者工资收入的惩罚效应及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就业对不同工资阶层劳动者的工资收入都具有显著的惩罚效应,且惩罚效应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以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存在。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虽在工资分布上呈现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但差别并不明显。异质性分析表明,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在低学历劳动者、男性劳动者和非东部地区劳动者组别中表现得更为突出,经验不足的中等及以上工资阶层劳动者在非正规就业时遭受的工资惩罚更大。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就业歧视是非正规就业存在工资惩罚的主要原因,非正规就业并未提升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补偿工资差异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非正规就业的工资惩罚效应。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工资惩罚效应 私营企业劳动者 固定效应分位数模型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渴望及其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编号:71903117)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经济探讨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