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的长江中上游草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2021-07-15分类号:S917.4

【作者】欧阳美  张晓宇  张富铁  刘焕章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多样性与保护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为了较全面了解长江中上游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种质情况,本研究基于线粒体Cyt b基因序列特征,比较分析了长江中上游大范围内草鱼3个野生群体和19个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结果显示:677个样本共检测到35个单倍型,17个简约信息位点和42个多态位点;野生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769;P_i:0.001 43),原种场群体次之(H_d:0.766;P_i:0.001 13),苗种场群体最低(H_d:0.649;P_i:0.000 84)。野生群体中,万州群体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857;P_i:0.002 05),中性检验结果表明万州群体曾经历过种群扩张事件;遗传结构分析表明草鱼野生群体间不存在遗传分化,群体间基因交流广泛;对比历史数据,草鱼野生群体多样性水平近10年来未出现下降。苗种场群体中,遗传多样性最高(H_d:0.791;P_i:0.001 47)和最低(H_d:0.247;P_i:0.000 24)的分别是阳新和蔡甸1群体,部分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遗传结构分析表明养殖群体间存在大范围的显著遗传分化,群体间缺乏交流。综上,草鱼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下降明显,在进行草鱼苗种繁育时要注意近交等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Cyt b基因  野生群体  养殖群体  遗传多样性  历史动态  种质资源
【基金】中国科学院项目(内陆水体鱼类多样性监测网专项);;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湖北研究院武汉分院2018年和2020年咨询项目(HB2018ZD25和HB2020B19)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