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黑龙江拟赤梢鱼资源调查和生物学测定

2021-11-15分类号:S932.4

【作者】徐伟  耿龙武  金洪宇  李雷  尚信池  马波  张颖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黑龙江省冷水性鱼类种质资源及增养殖重点开放实验室  
【摘要】统计了2020年秋季9-10月黑龙江全江段,以及2015年、2019年5-6月抚远乌苏里江通江口至抓吉镇江段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的资源、生长和繁殖等生物学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秋季9-10月在黑龙江上游绥滨到漠河江段可捕获到不同大小的鱼体,较大个体达2 100 g,从绥滨江段开始捕获有少量的个体,到开库康江段上游捕获数量逐渐增多;春季在黑龙江下游抚远乌苏里江通江口至抓吉镇江段,捕到的个体多数性腺已成熟,体重在477~1 254.9 g,体长在34.5~46.5 cm,其中体重在707.6~1 098.0 g的数量占到了群体总数的83.68%。对采集到的165尾样本进行生长特征分析,体长(L)与体重(W)的回归方程式为W=0.006 1L~(3.223 9)(n=165,R~2=0.995 8),体长、体重的生长方程为L_t=62.456[1-e~(-0.154(t-0.26))],W_t=4 110.2[1-e~(-0.154(t-0.26))]~(3.223 9),体重生长速度拐点为7.86龄,对应体长、体重为L=43.08 cm,W=1 241.53 g。对2019年5-6月份在抚远乌苏里江通江口采捕的49尾鱼进行了繁殖生物学测定,主要为5~8龄性成熟的个体,雌雄性比为♀∶♂=1∶0.88,雌性成熟系数在6.3%~14.3%,绝对繁殖力为15 312~41 760粒,平均为(26 120±7 433)粒,雌性6龄组的繁殖贡献率最大,占繁殖群体总繁殖力的52%。
【关键词】拟赤梢鱼(Pseudaspius leptocephalus)  资源  生长  繁殖
【基金】农业财政专项“东北地区重点水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XT0604,2020TD56);;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9YFD0900404,2020YFD0900402)
【所属期刊栏目】淡水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