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青星美人的黑腐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2021-10-25分类号:S436.8
【部门】宿迁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江苏省宿迁市多肉植物青星美人的黑腐病病原菌,通过形态学观察、rDNA–ITS序列分析和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菌的分类学地位,并测定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引起宿迁地区青星美人黑腐病的致病病原菌为暹罗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iamense),该病原菌最适菌丝生长和产孢量的温度为30℃,5℃时菌丝生长极其缓慢并停止产孢,40℃时菌丝死亡并停止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 5.0,产孢的最适pH 7.0;病原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麦芽糖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碳源,蛋白胨为产孢最佳氮源,酵母浸膏为菌丝生长最佳氮源,硫酸铵对菌丝生长和产孢有抑制作用;光暗交替适合菌丝生长,连续黑暗适合产孢。
【关键词】青星美人 黑腐病 暹罗炭疽菌 生物学特性
【基金】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项目(BK20201481);; 宿迁市科学技术局项目(Z2019100、S202003、M202001)
【所属期刊栏目】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