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北部湾日本金线鱼摄食生态

2021-09-10分类号:S931.1

【作者】王锦溪  罗孔兰  范瀛方  邓裕坚  何雄波  颜云榕  
【部门】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南海资源大数据中心  广东省南海深远海渔业管理与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摘要】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的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优势饵料类群,相对重要指数占比92.92%。日本金线鱼四季均大量摄食鱼类,另外,在春季兼食虾类,夏季兼食蟹类,秋季兼食虾类和多毛类,冬季兼食虾类和星虫类;随着体长增加,日本金线鱼由摄食虾类和鱼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鱼类为主,摄食转变体长节点为130 mm。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日本金线鱼摄食饵料种类多样性较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1.7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4,从春季到冬季,H'值和J'值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秋季最高;H'和J'随体长呈增加趋势,体长≥160 mm群体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最大。同位素分析方面,δ~(13)C值范围为–18.25‰~–15.39‰,极差为2.86‰;δ~(15)N值范围为13.01‰~17.24‰,极差为4.23‰;北部湾日本金线鱼的营养级范围为3.21~4.46,平均营养级为3.97,随着体长增加而营养级逐渐升高。核心生态位(SEA)在4个季节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总生态位(TA)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表明对饵料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相似,也存在特定的差异,有利于缓解该鱼种对优势饵料的季节性压力。不同大小的群体间SEA的重叠率较高,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来源成分相似,但不同大小的群体间TA差异较为明显,推测日本金线鱼通过生态位分化减轻种内的食物竞争压力。
【关键词】北部湾  日本金线鱼  摄食习性  碳氮稳定同位素  营养级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项目(U20A2087);;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资助项目(ZJW-2019-08);;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8B030320006)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渔业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